青年就业服务“贴身”更要“贴心” |
文章来源:哈尔滨市 发布时间:2025-04-05 18:29:56 |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无须与原教旨主义者讨论。 [81] 药方只贩古时丹,大陆新儒学在未来理想社会的想象上,其实拿不出新的东西,这是没有办法的。26、唐文明就针对李明辉对民族主义的担忧说,中国的民族主义有了儒家的成分,是中国人之福,也是世界之福,载〈专题:首届两 ?岸新儒家会讲〉,《天府新论》2016年第2期,页11。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1986年,这一年也许可以说是中国新儒学重回公众视野的标志性年头。79、姚中秋,〈中国政教传统及其重建的现代意义〉说,对官员群体 进行儒家经典教育,在现代环境中重建中国政教治理模式,乃是解 决当代中国所面临的诸多文化与政治难题的良方,载《文化纵横》2013年2月号,页67。当然,更让人感到惊诧的,乃是他们提的那些颇为惊世骇俗的政治设想:比如,他们提出大陆现政权要有合法性,就必须要确立儒教为国教。[94] 不妨再看一看2016年刚刚出版的《中国必须再儒化》。那么,谁来作这个高居万民之上的虚君呢?他们自问自答,谁有资格做这个虚君呢?要么是清帝,要么是衍圣公。 见《深圳大学学报》1991 年第1期,页81-83。的确,他们再三提及执政党领导人,其中暗示意味,确实值得细细品味。而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革命则接受、贯彻阶级斗争、暴力革命的原则。 )《寓言》说:万物皆种也,以不同形相禅。一、找东西的眼光 古之好庄者,兴趣大致集中在逍遥、齐物、自然、无为等观念上,特别是前二者,更是庄之所以为庄者的体现。这是那个时代的主旋律。……其实,如果把唯物主义换一种说法,叫实验主义或功利主义,胡适也不会有异议。 当革命胜利,新政权刚建立的时候,还有巩固政权的任务。思维对存在的地位问题,这个在中世纪的经院哲学中也起过巨大作用的问题:什么是本原,是精神,还是自然界?这个问题以尖锐的形式针对着教会提了出来:世界是神创造的呢,还是从来就有的?(注: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220页。 而侯外庐的《中国思想通史》在引用《水心文集》的这一说法时也说:庄子的思想,从其影响于中国士大夫的历史看来,实在不是‘异端,而是‘正统,上自秦、汉、魏、晋的黄、老与玄学,中至宋、元、明的理学,下至近代的唯心主义都有其血液贯注着。政治上社会上各种制度,由庄学之观点观之,均只足以予人以痛苦。就此而言,说人与物对环境、食品以及审美没有公共的标准,可能只是比喻。第二,指出理论建立过程中存在着逻辑矛盾,故其结论不可信。 这对有强烈神学观念的文化很重要,但对有深厚自然主义传统的中国来说则未必如此。)第二方面,在认识论上,无论是(齧缺问王倪)三问三不知,人与万物不能同知,还是争论的各方各执其所知,每个人自知的不确定性,等等说法,都表明庄子认定认识是主观的,从而由相对主义导向不可知论、甚至是虚无主义的立场。)其实,冯友兰也非一成不变的传统派,读一下陈寅恪为其著作所写的审查报告便很清楚。(同上书,第299页) 以自觉的逻辑意识述理,不只是冯氏个人兴趣,而是后来哲学史研究的趋势。 这方面,任继愈先生的工作最有代表性。但是,现代批判者由于囿于认识论的哲学视野,同时又对知的能力过分自信,眼中只有物与理,从而把情的复杂性掩盖掉。 一是唯物的(或辩证),与进步阶级有联系,但它仍只是朴素的。这多少启示我们,对于刚在你死我活的斗争中取得初步胜利的新兴政治力量来说,不进则退,不斗则退。 《齐物论》拒绝用划一的理想规范复杂的人生,出于对个人幸福问题的关怀。) 现代中国文化中流行的理性,不是宋明理学家讲的性理。他的‘止辩的逻辑学是诡辩的。但胡适还是不忘写上造物无主的观念对驳斥宗教家用因果律来证明上帝之说的作用。同时,他们主要都采取一种历史的方法,即用外在解释的方法处理思想史上的对象,固其所见自然会有略同之处。但它与工具主义、斗争精神均无缘。 在实用主义看来,观念也好、真理也好,其意义须体现在经验中,其作用是工具性的。但另一重要的原因是,关锋已发表当时很有影响的《庄子哲学批判》(注:即关锋《庄子内篇译解和批判》一书的绪论,发表于《哲学研究》1960年第7-8期。 不过,从《庄子》外杂篇中找到唯物主义的任继愈先生,相信外杂篇中才有庄子本人的真义在。二、以理掩情 冯友兰虽然精神上比较正统,但通过中国哲学史研究给传统学术赋予现代形态,他的作用至少与胡适一样大。 所以在科玄论战中,尽管没有充足的理由表明科学派是更正确的,但从历史效果看他们是占了上峰,后来在意识形态上夺取领导权的唯物主义者,也是倾向于科学一边,并引导到唯物史观解决社会历史问题方面的科学意义上来。(注:胡适:五十年来之世界哲学,葛懋春、李兴芝编《胡适哲学思想资料选》上(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年),第248页。 而作为一种普遍价值,则是在18世纪的启蒙运动中得到宏扬,并发展成为塑造现代(首先是西方)文化的主要思想力量。其中,每一个概念都有多种表现方式,如物质可以表达为技术、经济,进步可以说成进化、发展(或辩证法),理性可以是真理、科学,斗争也可是改革、革命,等等。革命意识形态的哲学是斗争哲学。与侈谈进化论对反宗教的意义显得有些无的放矢不同,在一个技术落后,物质匮乏,民众贫穷的国度,大讲物质、经济,或者技术、效用,是得人心的,也是正确的。 冯友兰以逻辑分析的方式,沟通西方理性主义同宋明理学的关系,便一直被指斥为客观唯心主义。达成批判的目的,即有效地否定一种思想学说,至少有三条基本的途径。 首先是胡适,他的《中国哲学史大纲》(卷上)是现代学者系统重构我们思想传统的第一个范例。它是对当时‘百家争鸣的大反动,对历史进步的大反动,对人类认识的攻击。 进一步地总结哲学发展的规律,以丰富辩证唯物主义。何为乎?何不为乎?夫固将自化。 而这种揭示本身,实质就是对传统思想进行逻辑上的重构。(注:关锋:《庄子内篇译解和批判》(北京:中华书局,1961年),第18页。第三,从其理论中进一步推论出其它与事实不符或与公共信念相抵触的结论,让它的效用变得可疑。儒家关心矛盾双方的依存与联结,道家注意矛盾双方的转化,而法家则强调矛盾双方的对立。 (注:《胡适学术文集·中国哲学史》上册(北京:中华书局,1991年),第190页。其背后的原因是:无论胡还是侯,两者都站在反传统的立场上,他们所依托的价值体系都是西方的,而且是倾向于西学中讲实用、讲经验、讲科学的那种传统,这是自由主义者与马克思主义者五四以来共同分享的思想源泉。 而批判庄子把认识主观化者,持有的正是这个立场。)杜威就把自己的思想也称为工具主义,并常用经验拒斥康德意义的理性。 (注: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上册(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第293页。这样,选择什么篇章就会发现什么样的庄学。 |
相关资料 |